書的手藝人-cover  

伊勢英子為了完成《書的手藝人》,曾親自前往法國取材五次,費時三年,從中可見她對於每一件創作的注重和細膩描繪。

 

書中描述的Relieur爺爺真有其人。Relieur是一種運用六十多道手工技術修補、裝訂舊書的工作,可以讓舊書復活,如獲新生。

 

200410月,伊勢英子到法國旅遊度假時,在下榻的旅館斜對面有一間修補書籍的工作室,小小一間,並不起眼。當她走過窗前,看到窗前陳列著美麗的皮革封面,裡頭還有一位老爺爺工作的身影,直覺感到:「哇!我發現到很棒的東西!」

 

回到日本的伊勢英子,一直無法忘記那時從窗外看到的工作室情景,考慮了一個月後,又再度前往法國,直接找上那位Relieur爺爺——安德雷.史密斯先生,但是他卻生病住院了。

 

伊勢英子寫了一封信,表明想以他為故事的題材,聽聽他的故事,並奉上三本自己的創作。等待了好幾天以後,史密斯先生出院了,也真的打了電話給伊勢英子。老先生非常喜歡伊勢英子的畫作,但他的身體還需要休養,因此請伊勢英子2005年春天再來,他很願意分享Relieur的故事。伊勢英子因故於秋天成行,確定將以此為主題進行會本創作。

 

20061月,伊勢英子索性在老先生的工作室附近租下一間公寓,開始描繪記錄史密斯老先生實際的修書過程,並盡力去了解Relieur這份工作的的歷史和價值,可是腦海中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架構。雖然,她早已決定以巴黎做為故事的背景,以老先生做為主角,但是沒有故事就無法形成繪本,有點處於邊看邊看著辦的狀態。

 

    那麼,七歲的小女孩蘇菲究竟是如何蹦出來成為主角呢?

    原來,這是因為伊勢英子的法語講得還不是很流利,有一天當她到工作室時,老先生跟她說:「妳的法語大概像七歲小孩的程度,很像小孩子!」

 

    一個想法立即竄進伊勢英子的腦海:「對了!可以用七歲小女孩和老爺爺來對話!」

 

    突然間,這個故事架構就出來了。伊勢英子將自己從窗戶觀察老先生的工作的情景,轉化成女孩在窗邊窺視老爺工作的角度,而且這正是當初令度假中的伊勢英子無法忘懷而再度前往法國的重要一景啊!

 

至於接下來的發展鋪陳也是在偶然狀況下產生的。由於伊勢英子租的公寓隔壁第三間曾經是史密斯先生的父親的工作室,而公寓外有棵樹齡四百年的洋塊樹,於是故事中Relieur叔叔回想自己小時候看父親工作的情景就這樣產生了。

 

對於《書的手藝人》獲得的高度評價,伊勢英子非常謙虛,她曾在一次的訪問中分享了自己漫長而又辛苦的創作歷程:「我一直對人性的故事很感興趣,為了取材來來去去、修修補補,過程真的很辛苦,也很花時間,感情的變化、季節的更迭也都要在畫中呈現出來。透過自己的眼睛和手實際去感受而描繪出來的平凡事物,正是我一貫呈現的風格與創作態度。如果把時間(進度)看得很重要,而且先決定主題的畫,絕對無創作出能感動人心的作品。就像這一回,偶然間巧遇這一位書的手藝人,他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和創作力,而我也完全無法抗拒,故事就這樣一點一滴發酵出來。一開始只憑直覺,現在回想起來當初的直覺是對的。我的創作理念可以得到這些人的共鳴,我真的很開心,也覺得很不可思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青林國際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