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生理學科 林佑穗 副教授

或許能夠幾小時不吃飯不喝水,但卻片刻離不開呼吸。這樣陪伴我們一生的親密好友,您了解他嗎?您想陪著小朋友一起了解他嗎?

我在醫學大學裡專職呼吸醫學教學十多年,深知肺功能是一門不易理解的學問,僅用口說文字,常讓學生們眼神默默飄移,再豐富再詳細的口語解釋,也喚不回他們的注意力。後來我發現若改用平板電腦當場畫圖引導,再配合聲音與動作,能讓學生輕易地進入呼吸的世界,隨著課程呼吸起伏,課堂中總是充滿歡笑。

以文字口說方式解釋,或許能提供最高濃度的資訊,但是師生生活經驗的差異,常造成對文字的解讀與認知不同,資訊傳遞因而產生偏差。例如老師講解到「用力吐氣」,可能是要求一秒內快速地吐完一口氣,而學生認為的用力吐氣,卻是肌肉用力,以中等速度臉紅脖子粗地吐完一口氣。隨著課程進行,這種誤解的累積,將使學生與老師腦中畫面差別越來越遠,成功教學的機率當然是微乎極微。

因此除了文字,若能加上圖形甚至聲音等其他方式解說,這樣多元方式的講解就能避免單向教學產生的誤差。例如上述學生誤認的用力吸氣,若是同時能聽到「咻」的一聲,或看到快速吸氣畫面,想必將不會有所誤解。這好比一個面上有無限條線,兩個面的交集僅有一條線,若三個面的交集,則僅有一個點。我們獲得的資訊也因為需要聚焦而更準確,這也是為何多元方式講解,被許多教學者驗證是最能讓學生感受,最有效的教學方式。

青林國際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